家长会演讲稿(集锦15篇)
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长会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长会演讲稿1美国人才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现代人”素质概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求新,接受新东西、探索新领域;二是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四是思想上独立自主,不迷信传统和习俗。这一“现代人”标准一直为各国人才学研究者尊重和认同。
被各国人才学研究者尊重和认同的“现代人”标准也值得我们借鉴。但在现实生活里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孩子听话”这个问题,问他们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会脱口而出:“就是孩子不听话!”对他们来说,孩子听话就是“乖”。其实,无数专家和教育案例都告诉我们,在孩子听话这个问题上,家长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对“听话教育”的批判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
“听话教育”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它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不无内在联系,是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流毒。然而,时代到底不同了,我们不能再把“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去片面地进行“听话教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必须让孩子听话的情况是有的
第一类情况就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刷牙、倒水喝等。这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加点乐趣便容易做到。家庭中的规条也是一样。规条不要太多,用轻松的态度处理,孩子便容易遵照执行。
第二类就是在紧急的情况里,没有时间做出详细的讨论,家长必须要求孩子对他绝对信任,就像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接受上级的指令一样。只是要注意,这份特权若经常使用,很快便失去效果,导致孩子干脆就不听家长的。所以,平时没有大不了的事,家长最好避免用“听话”这一招。而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可能有危险时,家长便能有效地做出这个要求了。
在一般情况里,就算孩子只有两三岁,家长也可以避免用“听话”二字去推动孩子。6岁前的孩子不能明白复杂的道理,只用愉快的感受去推动孩子便已足够。6至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与他谈论个中的道理了。
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机会不多
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经常出现,会使家长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其表面的道理是:“这样下去,孩子不能成长为成功的人。”而内在原因,其实是自己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家长本身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冒犯,觉得对孩子失控。
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告诉我们,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机会不多。
1.多听话便少用脑,这是很自然而且简单的道理。多动脑筋,一个人便会多办法、多突破。反之,凡事只要听话便解决了,大脑没有运用的机会,便不能发展出更高的智力。
2.听话是依赖性格的温床。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了安排,孩子只要听话便事事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便会是一个软弱无力、凡事都要有人说“话”好让他去“听”的人。想象一下,若你的女儿在成长时十分听话,中学毕业后你送她去英国读大学,她的环境一下子改变了,身边没有家长说“话”给她“听”,她也许会把第一个认识的男孩当做父母的替代品,而跟定了他。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恋爱婚姻历程吧?
3.孩子出生时没有半点自主能力,而20xx年、20xx年后,家长总希望孩子已经掌握了充分的照顾自己的能力。那就是说,孩子的成长应该每年培养出大概5%的自主能力,也就是每年少了5%的“听话”。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也就是发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长习惯了享受孩子听话的安心和方便,便会容易忘记这份使命了。
4.家长总是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更好。但是,若要孩子完全听话,再好也不会超过自己,更何况模仿另一个人,孩子再好也只会学得八成,那结果更可能会使一代不如一代了!故此,若真的想下一代比自己更好,必须容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
其实,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做,更因为事情能够给他足够的价值而主动地做。若孩子总是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那又怎样会有听话的需要呢?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他也不可能在每一个事情上与你有绝对相同的看法。其实,这也是使他成长后更有成功可能的保证。试问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多少事情在20至30年前的做法,现在仍然有效的?要使孩子在21世纪出人头地,那么头脑更灵活的他,将比事事听话的他,有更大更多的机会。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去看、听、思考,找出最多的可能性,懂得做出好的决定(三赢,有效),自动积极地执行那个决定,有效果便继续,没有效果就改变,更能够为自己的决定与结果负责任。这样的孩子便能够有成功快乐的人生,家长也没有“听话不听话”的问题了。
怎么做孩子才会即说即行
虽然孩子不一定要听话,但在现实生活里,家长难免还是会对孩子发出很多指令,要求孩子遵从。那么,我们就不妨找一些效果好一点的办法。
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而继续他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不听家长话没有什么负面的价值,而继续他本来的行为是维持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对家长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价值,孩子根本不会展开那些行为。
其次,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屡不听命”的状况,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
1.家长改变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模式。这就是说,改变所用的语气、措辞、态度及行为。因为过去的做法已经证明无效,所以无论你怎样改变,都能比重复过去的方法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小心:不要以为一改变孩子马上就会“听命”,他会用无数试探来看看家长是否坚持。
2.假如孩子没有听令,而继续的行为带给他的正面价值是家长可以认同的,例如看课外书、下棋、运动等,那么帮助孩子安排更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3.上上策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认识和感觉到什么行为是他自己应该做的,而且从中有很多的乐趣可得。
情绪本身不是问题,真正需要处理 ……此处隐藏32180个字……最宝贵的财富。高中是小孩的关键时期,我们很多家长做得特别好,特别关心小孩的成长。有位家长对我说,周主任,现在我工作很忙,也有钱,但我会把工作进行排序,把对小孩的学习关注始终排在第一位,如果有客户与我要签1000万的订单的时候,到了接孩子的时间或老师要我来学校,我会选择放弃签单而来学校。这就是成功的家长,始终把教育小孩作为头等大事,因为他知道,小孩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
与小孩交流前最好作一点准备,谈话时要有的放矢,应该经常和班主任保持联系。所以我们家长要配合好学校,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常能听到家长讲:“我和咱家孩子没法沟通。他(她)啥事儿也不跟你说。”怎么能够使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进而达到融洽、和谐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1、要与孩子沟通之前,先从调整自己开始
在没有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绪来源之前,我们还没有发言权。孩子毕竟未成年,而且她(他)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期,请调整你自己的频道或波段与孩子的年龄同步,忘记家长的位置,也不要用成年人的“尺”来量孩子,那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想象自己与孩子同龄,是他(她)的朋友。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已经处于失控状态的家长会对孩子起到管理和教育的作用。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先调整自己。
2、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为爱,孩子在外面乖巧、守纪、可人,在家里却很暴躁,这是对家长的信任,信任家长会对她(他)不离不弃。因为爱,家长想尽办法也要同孩子交流,以达成一致。那么,当孩子躁动的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来尝试着用爱来打开孩子的心扉:孩子,妈妈(爸爸)注意到你心情很不好。看到你心情不好,我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烦恼吗?我很愿意听……这样的开场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我只想对你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里有爱,你的语言就是最美的乐章,你对孩子的爱抚和关切就是最神奇的良药。
3、家长在有些方面策略地示弱,亦可在沟通中起到神奇的效果
曾有位家长,每天要向孩子学习2个英语单词,有时以前学过的忘记了,还要再次的向孩子“请教”。家长的这一举措使孩子本以落后的英语,又直追了上来。
4、听比说更重要
孩子同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个社会里,但孩子与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谈论网络的精彩、老师的评价、异性同学的目光和真挚的友谊……我们真的走进过他们的世界里么?用心倾听就是爱,不打断对方的讲话就是尊重,这本身就有增进彼此理解和疗伤的作用。做孩子的忠诚的倾听者,让孩子把情绪完整的倾泻出来,不做对错的评判,更不进行批评,你会发现你和孩子都是幸福的。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可喜的变化就会在不经意间一点一点发生。
语言沟通很重要,有时候书信沟通也会有神奇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落实年级“做人第一,善良最美,快乐学习,健康至上”的年级理念,为了更好的加强家校联系,给父母和孩子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连结一条增进感情的纽带,搭建一座爱的桥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高三奠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年级开展“提笔写亲情,把爱说出来”——亲子通信传真情活动。你小孩已经写好给你的信,班主任会发给你,请你在5月2日(星期六)前写好回信,我们父母要以长辈的慈爱、朋友的坦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写孩子带给你的骄傲、感动和快乐;或写对孩子的期望与祝愿;或解答孩子的疑问;或写孩子的成长故事;或向孩子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等等。通过书信,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我也想起我原来给我小孩写的信,有的话不好当面说,写信是最好的办法。希望家长抽出时间给小孩回信,千万不要让小孩失望。
第三、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千万不能只关心孩子的考分。要客观地认识学生的成绩,因为如果只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表现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在孩子如何做人和成才上下功夫,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多方面综合评价我们的孩子,关注我们的孩子,做到不急不燥,有方法,有耐心。
第四、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全靠老师”。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要老师请他到学校来交换意见,也从不肯露面,个别家长还出现不愿管孩子、管不了孩子,索性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在现代社会,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老师同样无法取代家长。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为了更好的加强家校沟通,每一个班主任都印发了家校联系通讯录,上面有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年级主任和相关部门的联系电话,请家长保存好。3月21日成立了17届年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由42位家长组成,会上选举产生了高一(14)班谭滢的父亲谭健鸥为家委会主任,高一(3)班杨楚睿的父亲杨迎利,高一(5)班廖志辉的父亲廖纯枝,高一 (11)班马嘉鸿的父亲马荣炎,高一(18)班孔垂嘉的父亲孔维旗,高一(19)班陈心怡的父亲陈伟君为家委会副主任,高一(10)班陈祉璇的母亲徐永娥为秘书长,高一(6)朱晓熳的母亲冯惠芬为宣传部长,高一(6)阮晓筠的母亲阮晓筠为主任助理。全体委员审议通过了《中山市华侨中学家委会章程》和《20xx届学生动态管理方案》。会议开得很成功。会后,家委会主动开展工作,两次召开了家委会会议,达成共识,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家委会利用现代手段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希望更多的家长加入,具体操作:1、进入微信通讯录;2、点击“公众号;”3、“公众号”的右上角“+”进行点击;4、“搜索”输入:“中山侨中20xx届家委会”点击关注;或者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年级发给大家的致高一年级家长的一封信这一页的二维码,关注“中山侨中20xx届家委会”。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年级的教育教学情况,分享教子经验等。衷心感谢家委会的辛勤劳动。各班班级家委会也已经成立,对班级家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我们工作的巨大动力。我们的家长素质都很高,很多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能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你们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目前我们已经有家长走进课堂,效果非常好。希望你们家长能主动与班主任联系或积极接受班主任的邀请走进课堂。
尊敬的家长,我坚信,有了您的配合,有我校这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充满活力、有爱心、有耐心、有事业心的教师队伍,您的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衷心的希望能以这次家长会为契机,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紧密的联系,也衷心的希望家长能为学校的发展进言献策,给我们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你们的子女、我们的学生早日成人成才,各尽职责,共同努力。谢谢大家的光临!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