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称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象教学反思1上课一开始,我就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
刘湛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我乘机导入:“你说得很好。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
一、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
当同学们说完了他们的想法后,我问:“当时,大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能通过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大家根据我的问题开始了读书。到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笋,我真不知道点谁说好。
刘海洋着急了,自己站了起来:“老师,第一个官员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动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杆秤就要砍树,砍树是破坏环境的表现,没有了大树,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笑着说:“有道理,不过,合理地采伐木材还是可以的。”马上有人反驳:“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为了称一头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树,不行。”哎!看来平时我跟他们讲了太多绿化的重要性,他们真正跟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刘梓涵接着说:“老师,第二个官员的方法更不好。
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本来就很高兴,带着官员们和儿子一起来观看,他怎么舍得宰杀大象呢?再说,大象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不能随便杀害的。”不知谁大声总结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员这么不注意环保,环保意识也太差了。”“环保意识”这个词还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接触的,没想到他们记忆这么深刻。听了孩子们的意见,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就这样,我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时间“放手”给了孩子们。
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
第二节课开始,很多孩子都诧异了,因为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了水的水槽和一个方便盒,要求学生自备了一个玩具和许多小石子。我说:“老师有几点建议。首先,在小组内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读几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第三点,小组合作分工,边演示边叙述。”
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叽哩呱啦地读课文,画的画,读的读,教室里挺热闹的。然后,他们就开始操作了。我边巡视边指导,观看每个小组的演示,倾听他们的叙述。还真不错,能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连最胆小的唐诗,在小组活动中也敢动手动口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时候,各个小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上场,毫不示弱。有的失败了,主动要求重来一次,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叙述。台下的学生欢声一片,掌声不断。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兴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探究意思
课后,我布置了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
(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称象的方法讲给别人听;
(2)能否跳出课本,通过查阅课外书、咨询大人、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称象教学反思2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换偏旁识字、结合具体情景识字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反思3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特殊的朋友,它是——
(多媒体出示图片,)生齐答:大象。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头大象吗?
生1: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生2: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生3: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
生4:大象的鼻子像一根管子。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大的象,老师特别想知道它有多重,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经过些许的沉思,部分学生纷纷举手。)
生:可以称一称。
师:怎样称呢?
生1:用地磅称一称。
生2:可以利用起重机称。
……
师:大家的办法都很棒,不费工夫就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可是在1700多年前,没有地磅、起重机,该怎么办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
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
(生开始自读课文,师来回巡视,帮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生:故事发生在古时候,有曹操、曹冲、官员们。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当时称象的录像,看看曹冲和官员们分别是怎样称象的?
(多媒体放映录象,之后生争先恐后,抢着举手。 ……此处隐藏9184个字……边请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模拟曹操和小伙伴的不同身份来夸一夸曹冲,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并自己体会到曹冲给他们带来的启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呈现。
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心去准备,但每一节课结束后又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遗憾,这或许就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吧!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课堂效果也还可以。但是本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是我最大的困惑。愿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把课上得更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乐!
称象教学反思12今天上了新课《曹冲称象》,学生很感兴趣,昨天预习后今天一早就有孩子来跟我分享,让我猜猜看曹冲到底有没有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但是由于今天自己身体的原因,自己的状态并不好,上课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准备工作也不完善。
之前备课的时候是想准备教具给学生演示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结果没有准备充分,只能干巴巴的讲,孩子们越听越懵,加上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秤,课堂渐渐被冷却。
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在教室就地取材,找了一把大长尺子,两个有带子的学生水杯,和一个拴钥匙的绳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秤,那一瞬间,学生们似乎一下子就懂了。
我非常惭愧,准备不充分就进入课堂是真的不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也不够,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上不好课了,其实都是自己的托词。
想躺平,想安于现状,想做一条咸鱼。
前提也得把课上好!
称象教学反思13学这一课时,我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突破、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1、大象什么样?2、谁称象,怎么称?3、称象的结果如何?带着问题读全文寻找对应段落划分大段。
让学生明白曹冲想的办法好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先默读课文,找到官员、曹冲各自称象的办法,同时让学生把双方想的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都明白曹冲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即得出官员们称象办法的不合理性。接下来我们重点阅读曹冲称象的语句,抓住动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其称象方法,并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曹冲称象方法与官员们发言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结果,因此,学生从曹冲身上学到许多优点,并且在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结合课后习题和练习册题目随机在课堂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达到阅读训练目的。
称象教学反思14《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读好文本。通过初步提问,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具体做法比较模糊,解决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读文,读准、读通、读熟,让后让学生在读中去了解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可以分为哪几步?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有了充分的读,学生的思路也清晰了,不必费劲的讲解。
2.利用文本,训练说话能力。利用课件,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在老师的指引和同学的互相帮助下,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很好的收获。同时布置了复述课文的作业,又一次拓展了说话训练。
3.课外拓展,激活思维。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讨论、交流:你还能想到那些在当时条件下的称象办法?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显得不是很理想,因此将其布置为作业,从第二天的反馈来看,学生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帮助,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称象教学反思15《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