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教学反思1《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上这篇课文时,学生已学完了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学朗读自主感悟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了有悬念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导入畅谈之后,我利用课本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让学生想象:葱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头歌唱的小鸟,明媚的阳光……凯巴伯森林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机勃来。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想象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谁是真正的“祸首”——是无知的人类,人类的无知。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努力改进。
1、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比较紧张,思路不够清晰,有一个环节重复体会,导致没有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课堂练笔时间比较少,没有安排写的练习。教学中没有有机地挖掘文本空白,训练学生小练笔。
3、学生回答问题、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
《狼》教学反思2《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为什么 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 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狼》教学反思3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时我着重从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构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能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由学法引导,到总结发现学法,最后进行学法实践。将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技能,为今后学生的阅读铺平道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自我展示环节,我感到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狼》教学反思4《狼和小羊》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 ……此处隐藏10157个字……得后一套我比较难驾驭,似乎处理起来要更复杂些,我自己都觉得很繁琐,而前一套设计我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处理起来也更简单些,我从试教起,就选了后一套设计。
上下来觉得课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积极性蛮高,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一些含有“狼”字的成语,通过学习课文,对狼的凶残、狡猾、卑鄙、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积累了这些可以涌来形容狼的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在对狼的语言分析中,学生对如何进行生动的语言描写有了一些体悟,并注意到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这对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有好处的。通过学习,孩子还明白并记住了一个道理:“绝不能可怜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讲仁慈。”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提醒他们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狼在说这句话的外部环境串起来说说,比如,猎人快追上这只狼了,狼慌慌张张地说——然后让孩子把狼说的话读出来,猎人越来越近了,狼很着急,说—— 猎人走了,听不到马蹄声了,狼在口袋里说——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伸伸腰,舔舔嘴,说——……此外,这节课可以说成功地把孩子带进了故事,但是,却还没有出得来。孩子还过多地沉在故事中,没有跳出故事来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手法。学文和写作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还注意到这节课的练习都是口头练习,没有笔头练习,没有很好地手脑结合,训练时也主要以想象说话为主,缺少对语文知识点的落实。而这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只要老师有这个清楚的意识,稍微提一提就可以了,而我没有清楚地意识和这样的打算,所以就差那么一点点。
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另一套设计。因为这个故事,如果从东郭先生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再加上它本身很经典,小孩子也喜欢这个故事,所以课后,在一次晚管的`时候,我提醒我的同学说,我们上课的时候主要是从狼的形象这方面来分析课文的,其实如果我们从东郭先生来分析课文的话,我们对这个故事还会有很多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开始来从东郭先生分析课文。首先,看东郭先生出场的简笔画:毛驴,一大袋子书,走在路上——读书人,而且是饱学之士。然后抓东郭先生的糊涂,学生一共找出了5 处见出东郭先生糊涂的地方,他们很兴奋,很投入,这结果大大超出我的期望。我突然灵光了,知道了如果从东郭先生入手来分析课文应该怎么去上了。而且我隐约感觉到如果这样去上的话,也许课堂会放得更开,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更能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希望再上的时候能尝试第二套教案。
《狼》教学反思15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打死
吃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狼(凶残、狡猾)
救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是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本文的三个角色形象鲜明,要抓住表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的词语、句子进行讲读、分析,同时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领悟寓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