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3-17 11:31:25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小小大余县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用一动画导入,让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生字拼读站、词语听力路、句子立交桥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整堂课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首先是正确地读字、词、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最后到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如何让学生乐读、爱读?这就要靠老师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一篇课文中读准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颜六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借助拼音读出生字,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第二段东方明珠的样子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情景录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赞叹:多美、多高大。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

(3)熟读课文之后要求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着图试着背,再画面消失后大胆背。

2、老师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谁想来露一手?”

“谁愿意来显示显示自己朗读的本领?”

“你的眼睛最亮,老师请你来读。”

“谁有本事把东方明珠的高大、神气读出来,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读得神气、有力些?”

“你能带领同学们读出东方明珠巨人的气势来吗?”

“比比谁能把东方明珠读得最美。”

“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站起来背。”

“银幕上的图不见了,老师知道它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脑子里去了,没有图也能背吗?”

3、利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指名一人读后学生评论。

(2)指名多人比赛读。

(3)小组赛读。

(4)男女同学赛读。

(5)师生赛读。

(6)加动作读。

(7)当小老师带读。

4、教师用恰当的鼓动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再次读的欲望。

老师用恰当地、具有鼓动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真棒”这些空洞乏力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大胆朗读、多读的欲望。

“你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

“你的声音最像小老师。”

“你读得很精彩。”

“你读得真神气。”

“你读得很美。”

我希望语文课堂真正的把朗读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能品能悟。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众多领导和老师面前上了《东方明珠》这一课,心情难免激动和紧张,现在我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东方明珠》描绘了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情。

三、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奖励东方明珠卡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口头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上完课以后,感觉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及时的给以学生一些表扬,这样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上课准备充分,没有对问题的设计作多种的预设,以至于上课遇到问题时让我措手不及,甚至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3、上课时还比较稚嫩和生涩,不能放开自己,在这方面还要多加练习,克服困难,争取做到大胆、大方。

4.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孩子还小,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读起来还有些困难,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极其重要。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训练。

经过这次轮流课,我在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在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不断思考。这次轮流课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成长历程的一盏指明灯。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3

今天进行了《东方明珠》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此处隐藏5153个字……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12

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要求讲一节公开课,正好轮到讲第6课《东方明珠》,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结果自我感觉不太良好。仔细分析主要原因有:

一、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

孩子们感到很陌生,读起来很困难,尽管我前一天晚上布置回家读,但仍有一些孩子不会读,很难读通顺。如果找点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下东方明珠的美丽,也许效果会好点。

二、家长听课时,大部分主要不是听老师讲的怎样,而是看自己孩子的表现

看到自己的孩子不专心、做小动作,马上过来制止。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又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感到新鲜、好奇,有的随心所欲,所以课堂秩序显得有点乱,教学任务没有顺利完成。

三、教师为了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实力,不切实际地使用了教参上的教学设计

结果拔高了要求,适得其反。尽管家长们对这节课比较满意,但我内心却十分惭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切忌再犯同样的错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13

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14

一、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生齐读。(指名读)

师: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生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师:“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师: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齐背。)

二、反思。

关于词语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教学,我就借助于教学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种直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把它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15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课时重点是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了东方明珠。学习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观察ppt上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图的认识,转而引向对文本的认识。最后、用肢体动作做出“顶”“踩”,切身感受“巨人”的形象,并找学生上台表演,感染全班。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巨人”等词,抓住关键字词,使学生明白了东方明珠的高大,顺利成章地指导了这一句话的朗读。在学习第二句,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有学生说:“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我相机指导:说得真好!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但学生已经了解了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东方明珠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